胖子跟老胡听我这般说,终于大松了口气。谁说不是呢,在这一晚上,遇到这么多邪门的事儿,任换成是谁都会受不了,一根神筋就一直没有放松过。
我们三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,于是快步朝站台走去,希望等下能坐到回城的客车。
因为天色已经渐亮,路边有了早起的路政人员,而且就在站台那边,不知道他们一大早在烧什么,浓浓的臭味我们在十几米开外就闻到了。
来到站台前,我便朝路政人员走了过去。问他们这是哪里,离最近的县城远不远?
一路政人员见有路人问他,于是指了指路对面的路牌,说:“这儿是黄泉路,离县城差不多二十公里!”
一听这话,我们三人顿时吓了一跳,黄泉路?他娘的我们整个晚上转来转去,难不成一直在黄泉路上转悠?难道我们三早就挂了?三人大眼瞪小眼的,一时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而这时那名路政人员好似看出了我们的惊恐,于是笑道:“小伙子你们是外地人吧,你们放心,这里可不是阴间的黄泉路,因为前边有一口很出名的泉眼,名黄泉,所以这条路也就叫黄泉路。”
听到这话,我们才放心下来,原来只是名字相同而已。看来一定是昨晚撞邪撞太多了,所以神筋还处在紧绷状态。
“靠,哪个瓜娃子取的这名儿呀,黄泉倒没啥,但是这路能叫黄泉路吗?这还让人敢开车往这过吗……”胖子没好气地嘟囔道。
路政人员说:“小伙子说的没错儿,这路还真不该叫这个名字。取了这个名字,把这条路都给整邪乎了,尽出交通事故。”
我们点点头,人们对忌讳的事物、动作和语言一般说要尽量避免,是谓禁忌。一般出门远行,都要听好话,也叫讨吉利也称讨彩头或讨口彩,这便是“彩俗”。而眼前这条国道倒好,直接名为黄泉路,这的确是民间的一种禁忌,无形中会招来一些阻阴暗负面的影响。若是一些时运低的人开车走这条路,还真有可能发生不利之事,一路通到真正的黄泉路上去喽。
民间忌讳和彩俗,千奇百怪,经久成俗,形成了相当稳固的群体意识。比如过年过节或其他喜庆日子,人们都忌讳有人说“死”字,要是人死了,则不说死,而是说某人“老了”。
民间至今还有农历正月初一不扫地的习俗,即忌扫地。据说这一天扫地,会把家中的财宝扫出门,不吉利。这是人们求富心情的一种寄托。事实上这个习俗最早见于《搜神记》中,书上说古时一商人过青草湖,遇见神灵,神灵问他何所求,商人说但求如意。神灵许之,呼出如意,原来乃一婢女也。商人将她带归,不久家里富了。后来商人见婢女老不扫地,甚不高兴,于是火了,骂她甚至打她。如意被打,很不甘愿,一气之下钻入扫帚中。此后商人家勤扫地,但家道却日渐贫穷。所以人说扫地不如意,不扫地有如意。但天天不扫地也不行。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,人们认为这天可以预示全年之凶吉,农历正月初一不扫地即据此而来。这原是传说,后来成为普遍的习俗。
在民间各地还有一些忌讳,如平时穿草鞋进入别人家,被视为犯忌讳。因为旧日家里死人或为父母送葬带孝时才穿草鞋;厅中搭铺,门板当床亦为忌讳,因为旧时厅中搭铺是为死人移尸用的,门板多用于抬死人。吃饭忌把筷子插在饭中间,因为那是供死人的。衣裤破了忌穿在身上补钉,说,穿着补,死不变,主要担心补钉时不小心会刺伤身体。在赌场看书向被视为忌讳,因为书与输同音,而赌者当然是不愿输的。
如此种种,无不是说明着人们对忌讳的在乎,因为都认为那是不吉利的。(其实还有许多,因为怕大家闲我罗嗦,所以就不多讲了)。
我看了一眼对面写着“黄泉路”三个字的路标,无奈的苦笑了一下,如果若不尽早将名字改之,此路必将不吉。
不过这改路名的事,咱一个小老百姓可改不了,咱也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奈,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,可能就是这样吧。
我对路政人员说了一句谢谢,便准备离开,不过我还是随口问了一句他们:“你们这烧的都是啥呀,整得也的确有点刺鼻。”
哪知路政人员回了一句:“昨天这儿出了一场车祸,一车的人都死了,唉!这不,我们一早就来将这些死者残留在路边上的衣服给烧掉,省得让路人看着吓人。”
我跟胖子他们立即就愣住了,心想,难道我们之前坐的鬼车就是来接昨天出车祸的那些人的?
很显然,我们三人都想到一起去了。路政人员可能是以为我们只是为这车祸而害怕吧,所以他说:“怎么是不是挺恐怖的?昨天那些车祸死的人,他们的衣物散落一地,满站台都是,都没人敢来这儿等车了。唉,这路真取坏了名儿了。”
听到这话,老胡悠悠的转头对我们问道:“昨……昨儿晚上你们看到这站台上有散落的衣物吗?”
“昨儿站台上除了人,难道还有衣物吗?”胖子也满脸的惊魂未定。
最后,他们二人一同望向我,我仔细回想了一下,觉得还真如胖子所说,当时整个站台除了等车的人,地上还真没有什么衣物。若是满站台都散落着带血脏乱的衣物,我们不可能看不到的,毕竟这些东西很能引起人的反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